2017年3月15日,全国“两会”正式落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精神。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教育领域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马海波同志在“两会”结束后及时召集研究生院全体党员,开展了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具体开展形式为“党支部书记讲党课”。
在授课过程中,马海波强调,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务必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联系起来,要与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中关于教育领域的具体规划,全面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马海波指出,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两会中提及的教育信息化、教育扶贫、民办教育、校园安全、随迁子女就学、“校园贷”等话题成为讨论热点,对当前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意义。围绕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研究生院今后一个时期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个中心;二是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统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全程覆盖,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个中心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对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要适应我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定位,就必须把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抓内涵、促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一)及时转变发展理念。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质量时代已然来临。如果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的将是减少招生指标,甚至是撤销学位点。
(二)切实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接近占到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半壁江山,今后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统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源质量建设,进一步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不断优化招生工作机制,健全校院两级招生管理体制。激活学院的主体作用,赋予学院、学科、导师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进一步优化招生咨询的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招生选拔机制,完善招生选拔方式,深入开展“申请-考核”制的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要加强命题质量建设,进一步提高复试比例,加大复试权重,创新复试内容和形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扩大导师的招生自主权。
制定优质生源激励政策,助力生源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优化推免生奖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设立推免生奖学金。加大优质生源调剂专项计划力度。在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阶段,学校将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计划用于调剂外校优质生源。
(二)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审查制度,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积极推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出台《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管理办法》,从今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这将对加强学位论文审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强化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处理。继续严格执行《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处理办法》,对在抽检结果中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的学院和导师进行相应处理。多次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学位点将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学位点将撤销学位授权。
(三)进一步完善奖助体系,发挥综合政策效果
1.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一是扩大硕士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的覆盖比例,确保所有推免生和优秀考生获得一等奖学金资助;二是设立推免生奖学金,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三是统筹多渠道资金,加大对“三助”岗位的设置力度,特别是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经费对助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原则上每名博士生导师均应为每名博士生提供助研岗位。
2.发挥奖助体系的综合政策效果
一是以研究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为基本条件,科学合理地分类制定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指标体系。二是充分确保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中话语权利;三是争取资金设立学术创新或创业方面的社会捐助奖学金。
3.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完善考评体系
今后我们将逐步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全流程的质量评价体系。明确质量清单,建立质量标准,推进质量评价。要把重要的质量指标纳入学校对培养单位的考评体系和对导师岗位职责的考评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建立有效有力的考评机制。
三、全程覆盖,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思政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们做专题讲座,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内涵。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设新载体,推动核心价值培育践行活动常态化。二要培育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优良学风,把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三要开拓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思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加强培训,打好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坚定的责任意识;在研究生群体中探索“党建+科研”、“党建+团队”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载体,实现了党务、学业的双融合。四要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研究生面临的学术和生活双重压力,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二)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落实导师育人作用
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和权力,发挥导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用。开展导学关系建设月活动、“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课题组、实验室为平台和纽带,重视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和停招等处理。
(三)讲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创建教育工作品牌
继续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项目建设,开展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充分挖掘、整合学院资源,建设依托学院、凸显特色、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项目和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品牌力争做到一个单位一个特色、一个单位一个品牌。
党课结束前,马海波总结指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针对当前的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转变观念,当前体制下研究生培养还面临着投入不足、办学特色不鲜明、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研究生院联同研究生培养单位一道准确定位、积极回应,学习贯彻党在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关注关心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机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建适应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项事业稳步发展。